当前位置:88读书网>历史军事>犁汉> 第一百六十八章:两河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一百六十八章:两河(1 / 5)

这四路的反应很快就被飞军背旗给探到,加急送到了后线奉高的张冲手里。本来张冲打算再分部分兵去牟县,堵住琅琊国可能的进攻。

但这被何夔给拦住了,何夔就居于琅琊国东莞,对琅琊国的情况心里很有数。他对张冲说这琅琊国相檀谟就是一个守土的局面,他是不会为汉庭主动进攻的。

因为檀谟的叔父檀敷当年被打成了大将军的余党,是党人「八俊」中的一员,作为其族侄的檀谟一直不被信任,要不是他走通了江夏安陆黄氏的路子,他怎么可能从议郎放补到琅琊做国相。

此外因为琅琊相檀谟出自的山阳瑕丘檀氏本就是微门小户,素为郡内大姓所轻,就连一些势力的后进都愿意为他所举为孝廉。就何夔知道的,同郡的一个叫赵昱的,十三而有孝名,受学《公羊春秋》,当年檀谟就想举荐他做孝廉,但被赵昱拒绝了,就是因为瞧不上檀谟,不想以其为举主。所以,以檀谟在琅琊国的威望,守土都勉强,更不用说进取了。

听到这些秘辛,张冲恍然大悟。所以呀,你看这就是拥有局内人的好处,好些事情外面人根本不知道,也看不透。而局内人知道密辛的,三两言就说清,能给张冲做出正确的判断。这也是为何乡野之中再有禀赋也很难出赞画之才,就是其缺乏这种上层的内幕视野。有些事情,隔着一层看到的,往往和实际差别是很大的。

既然琅琊这一路不需要多考虑,那主要就是北面的济北国一路,西北面的鲁国一路,以及西面的郡南一路。

从这三路主官的信报分析,济北国的陈珪出生名门,荣誉最强,兵力最雄厚,大姓最支持,虽然是守在蛇丘,但其进取意识和能力是最足的。反而是鲁国相陈逸部虽然好似主动过了泗水,但背旗报来,旌旗散漫,士卒散勇。背旗们抓了几个樵采的,都很久没发现。可见主帅便是有心进取,也是无力啊。至于泰山郡南的豪强联军,说句不客气的,张冲根本就没将其当成一路之地,他立军以来不知道打了多少次这种所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