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88读书网>历史军事>大唐风流军师> 第437章 东征西讨(三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437章 东征西讨(三)(1 / 8)

这一次进攻薛廷陀,李彦不要那么多兵是有原因的,因为从这里进入漠北作战,路途很远,军队越多,粮草越是沉重的负担。虽然有从长安到肃州,长安到定襄这两条快速干道,但这时候运输大部分是马车,不只是人吃,牛马也需要吃的。所以,从出发带的粮草,到地方只能剩下三分之二就不错了,打仗就是烧钱啊。

这些年,大唐是比较好,但也只是刚刚脱贫而已,算不上多富裕。不过加大商业和工业税,加上矿产税收,大唐已不再是贫困户。如果不是岭南、东南、台湾、吕宋不断有运进来的粮食和物资,李世民哪敢两面开战。

十月份,李世民已离开长安前往洛阳,李彦他们却没有快速出兵。李靖在整编军队,骁卫军一直是李彦的老牌部队,但是二十几年过去,一些新上来的府兵,战斗力减弱,和其他兵一样,连原来周景龙和孟厚也早已致仕,所以根本和其他十六卫没什么区别。

李彦要骁卫军也不过就是对这个名字亲切而已,如今平阳公主不在了,柴绍也于李秀宁死后第二年重病去世。由于李彦的出现,两个人算是走完了一生。

对此,李彦只能是心中感叹,这些从历史上留下一笔的重要人物,在李彦的注视下离去,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

凌烟阁已建成,上面的二十四位功臣,如今已好多都去了。让李彦知道的时候,心中很有感慨。那是去年的时候建立的,按着房玄龄提出,应该有李彦一个位置,但被李彦拒绝了。

其实李彦功劳确实不小,也很多人不反对,但李彦一句话,让所有人都称赞和佩服。李彦告诉李世民,他不是遵守道义的人,也没有为大唐的奠基做什么贡献,以他的资历是不应该登上凌烟阁的。如果李彦上去,那些和他一样为大唐做出贡献的人呢?那不是太多了?

李世民表示同意,其实李世民心中多少有对李彦的不满和提防,只有他自己知道。

从内心深处,李彦并不是认为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